舒林华医生个人简介
泸定路院区常务副主任,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卫生部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儿科支气管镜诊疗技术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支气管镜协作组委员,《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委。199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2003至2004年作为教育部访问学者在德国感染疾病研究中心从事细菌蛋白质组学研究。2006年获儿科学医学博士学位。从事儿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24年,从事儿科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医疗与临床基础研究14年。医学理论丰富,心肺复苏和相关(介入)技术熟练,擅长运用小儿支气管镜介入技术诊断治疗复杂、危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曾获得辽宁省自然基金等四项课题资助,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部分被SCI及PubMedline收录。2008、2010和2012年连续在第11、12和13届“全国小儿呼吸年会”大会发言并获奖。2014年有4篇原创论文被邀请为第32届“欧洲儿科感染疾病年会”大会发言。
目前从事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儿童哮喘、慢性咳嗽等的诊断治疗工作。擅长复杂性、混合性、难治性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如:各种细菌、肺炎支(衣)原体、病毒、多种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感染,以及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等。对肺实变、肺空洞及坏死性肺炎等的研究有较深造诣。曾经参加过“禽流感”、“手足口病”和“甲流”等危重症的抢救、会诊及日常常规治疗工作。
倡导“肺炎”诊断和治疗的新观念。进一步通过医疗实践深入探索和论证“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演变规律”;验证“坏死性肺炎”肺组织“实变”和“坏死”假说;寻找反应肺组织感染、损伤、坏死的生化标志物,为临床预测肺组织感染损伤程度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儿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治评估系统”针对目前国内“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率较低、抗菌素被“宽泛”使用的现状,根据该“系统”分析判断调整诊疗思路、计划与诊疗方案,降低抗菌素的使用种类、使用级别和使用时间,减少抗菌素的盲目滥用和由此所致的细菌耐药。率先倡导将血、尿白三烯检测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于咳嗽、哮喘患儿的临床检验,为大量咳喘患儿提供临床诊断、治疗、疗效评价和随访的科学、客观的参考指标。并通过科学研究与包括计算机在内的多种技术的融合与应用,提高临床的综合诊治能力和水平。
舒林华医生专业擅长
复杂性、混合性、难治性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如:各种细菌、肺炎支(衣)原体、病毒、多种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感染,以及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等。对肺实变、肺空洞及坏死性肺炎等的研究有较深造诣。 |
|